LRC歌词
[ilingku:101]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5.27]欢迎收听解放战争系列之决战东北
[00:08.43]解放战争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八作者
[00:12.59]刘同
[00:13.59]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00:15.69]光速配音制作
[00:23.36]第四十二章战警方为大
[00:25.40]问题
[00:27.45]二
[00:27.77]估计攻锦州时
[00:29.25]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
[00:31.33]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
[00:34.87]在战斗未解决前
[00:36.41]敌必在锦西
[00:37.41]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
[00:39.95]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
[00:42.41]六个师的兵力
[00:43.61]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
[00:46.67]我组员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
[00:49.09]则该敌由于守敌汇合的可能
[00:51.87]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
[00:54.50]六十里
[00:55.27]无懈可图
[00:57.27]三
[00:57.67]锦州如能迅速攻下
[00:59.37]则仍以攻锦州为好
[01:01.09]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
[01:04.17]四
[01:04.53]长春之敌经我数月来围困
[01:06.89]我已收容敌头兵一万八千人左右
[01:09.51]外围战斗歼敌五千余
[01:11.89]估计长春守敌线约八万人
[01:14.39]士气必胜低
[01:15.89]我军经数月整蛊
[01:17.51]数量
[01:17.95]质量均大大加强
[01:19.61]故目前如攻长春
[01:21.47]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
[01:25.05]但需多延迟半月到二十天时间
[01:28.48]五
[01:28.86]以上两个行动方案
[01:30.28]我们正在考虑中
[01:31.94]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01:34.56]林罗留
[01:36.92]林彪口述电报后
[01:38.48]参谋将电报稿交给罗荣桓
[01:40.90]刘亚楼越过就作为特级电报发出了
[01:44.32]但是林彪并未在原地等待中央指示
[01:47.32]深夜
[01:47.96]东总列车继续向锦州方向开去
[01:51.64]在列车上
[01:52.68]罗荣桓再三考虑
[01:54.26]觉得发这封电报是不合适的
[01:56.89]作为政委
[01:57.85]他在大政方针上一贯尊重林彪
[02:00.53]作战的具体问题他基本不干预
[02:03.01]而且千方百计的配合工作
[02:05.74]但这一次是关系到解放前东北的大决战
[02:08.74]工紧计划已经中央军委批准
[02:11.30]南线攻势已经全面展开
[02:13.58]部队士气正旺
[02:14.88]临时改变计划
[02:16.26]不仅违背军委意图
[02:17.98]大部队往回返也可能影响士气
[02:20.60]造成混乱
[02:22.20]事关全局
[02:23.20]他不能再保持沉默
[02:24.78]便拉上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
[02:28.28]林彪也没有睡觉
[02:29.68]打锦州还是打长春
[02:31.42]在他的脑子里激烈斗争
[02:33.78]作为大军统帅
[02:35.08]他当然知道打长春绝非上策
[02:37.74]但是万一锦州打不下来
[02:39.76]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
[02:42.20]战争历来没有绝对的胜算把握
[02:44.50]关键在于有胜利希望时
[02:46.72]你有没有胆量和魄力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02:50.36]不惜一切代价的消灭对手
[02:53.54]林 罗
[02:54.26]刘研究了情况
[02:55.58]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劝说下
[02:58.12]林彪也觉得那份电报不合适
[03:00.30]想要追回
[03:01.72]但电报已经发出
[03:03.18]罗荣桓建议
[03:04.14]不要等军委回电
[03:05.50]我们重新起草一个电报
[03:07.34]说明仍然要打锦州
[03:09.69]林彪同意
[03:10.65]于是三人坐在一起
[03:12.39]共同拟定了电报
[03:13.65]告
[03:14.97]十月三日清晨
[03:16.41]东总列车到达彰武夷北三十里的冯家窝堡停车后
[03:21.31]机要人员于九时发出了林罗留的第二封电报
[03:26.11]军委一
[03:28.17]我们拟人攻锦州
[03:29.57]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
[03:31.55]然后发起总攻
[03:33.01]仍有歼灭警敌的可能
[03:34.83]至少能歼灭敌之一步或大步
[03:37.51]目前如回头攻长春
[03:39.23]则太费时间
[03:40.45]且不攻长春
[03:41.63]该敌翼臂自动突围
[03:43.33]我能收复长春
[03:44.63]并能歼敌一部
[03:46.96]二
[03:47.28]我们已采取如下的部署
[03:49.06]以四纵和十一纵及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对付解析葫芦岛方面第八个师
[03:54.60]以一二 三 七 八
[03:56.60]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
[03:58.60]以五 六 十
[03:59.98]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
[04:03.32]以大
[04:03.74]小新劳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04:08.17]三
[04:08.55]估计九十五师
[04:09.81]急歇五军
[04:10.63]海运甚快
[04:11.55]我军不一定能在该敌到达锦西前即开始攻锦州
[04:15.77]沈阳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会出援
[04:19.51]长春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敢突围
[04:23.41]因此
[04:24.03]我军无过忙之必要
[04:26.22]我们一方面尽可能调动部队
[04:28.48]以便能尽早开始总攻
[04:30.22]但同时
[04:31.10]这一战斗的胜利则大大的有赖于我攻城部队到达后
[04:35.14]进行充分的侦查部署与政治动员
[04:38.14]然后以强大的行动力求迅速解决战斗
[04:42.03]此次战斗的目的
[04:43.37]你主要放在歼灭敌人上
[04:45.17]锦州有可能在夺取之后
[04:47.27]像开封一样两面援
[04:49.01]敌有可能重战锦州
[04:51.35]因此
[04:51.97]我打援力量仅能持滞敌人
[04:54.07]而无歼灭敌人的可能
[04:56.05]敌宁可放弃沈阳
[04:57.57]而必须保持和恢复锦州
[05:00.81]四
[05:01.19]以上意见判均为考虑与指示林罗留
[05:06.47]林彪十月二日的电报第二天上午才一出送到毛泽东那里
[05:11.43]毛泽东一看林彪想回头打长春
[05:14.17]非常生气
[05:15.75]商量了几个月才说好先打锦州
[05:18.21]到了关键时刻又改变了
[05:20.73]毛泽东这天连续起草了两封电报
[05:23.37]于十七时和十九时发给林罗留
[05:27.35]三日十七时的电报说一
[05:30.43]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
[05:32.97]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
[05:36.63]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
[05:38.89]对此计划不应再改
[05:40.93]在易县 兴城
[05:42.25]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
[05:44.71]葫芦岛
[05:45.43]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
[05:48.65]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
[05:51.45]你们可与攻锦州之同时
[05:53.25]部署必要兵力与梁锦交通线上
[05:55.97]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
[05:59.13]然后打下锦州
[06:01.05]在五个月前吉四五月间
[06:03.33]长春之敌本来好打
[06:05.11]你们不敢打
[06:06.29]在两个月前及七月间
[06:08.39]长春之敌同样好打
[06:10.31]你们又不敢打
[06:11.95]现在攻锦部署夜已完毕
[06:13.93]据悉滦县之第八
[06:15.39]第九两军役已调走
[06:17.20]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
[06:19.43]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
[06:21.93]一向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
[06:24.27]二
[06:24.47]不敢打锦州
[06:25.55]又想回去打长春
[06:26.99]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06:29.37]二
[06:29.77]你们指挥所现在和何处
[06:31.48]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
[06:33.82]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
[06:36.40]早日部署攻警
[06:37.78]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
[06:39.92]你们尚未到达
[06:41.18]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警
[06:44.44]以其迅速攻克锦州
[06:46.66]迁延过久
[06:47.68]你们犹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06:50.83]三
[06:51.07]日十九时的电报说
[06:53.56]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
[06:55.24]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
[06:57.68]我们坚持的认为
[06:58.86]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
[07:01.40]丢了锦州不打
[07:02.84]去打长春
[07:04.34]除了前殿所述之理由外
[07:06.26]假定你们改变了方针
[07:07.74]打下了长春
[07:08.96]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节
[07:11.64]那时 第一
[07:12.98]梁锦敌军不但绝不会减少
[07:15.18]还可能增加一步
[07:16.70]这样将增加你们打梁锦的困难
[07:19.52]第二
[07:20.20]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
[07:22.90]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利远解
[07:25.84]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
[07:28.00]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
[07:31.74]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
[07:34.88]如你们先打下长春
[07:36.68]下一步打梁锦时
[07:38.20]不但梁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现
[07:41.53]而且沈敌可以清朝远景
[07:43.61]对于你们攻检及打援的危险将较现实为大
[07:47.53]因此
[07:48.03]我们不赞成你们在改计划
[07:49.97]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
[07:51.79]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07:54.17]并集中必要力量愚攻锦州
[07:56.17]同时歼灭有锦溪来源之敌四至五个师
[07:59.61]只要打下锦州
[08:00.97]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
[08:03.01]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
[08:06.53]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08:09.33]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
[08:11.31]并望见富不知哪个环节的原因
[08:14.93]林罗刘三日九时签发的电报
[08:17.49]中央军委的电台直到晚上二十时十五分才收到
[08:21.59]一好交到毛泽东手里已是半夜
[08:24.64]这个时间差害的毛泽东着急上火
[08:27.22]连发两封电报
[08:28.54]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08:30.74]但是在这两封电报中
[08:32.61]更清楚的体现了毛泽东为何从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
[08:38.08]不到契急的时候
[08:39.46]有些话不会说的这么明白
[08:42.05]事后的战争进程表明
[08:43.75]毛泽东是正确的
[08:45.11]是高明的
[08:46.15]抓住了要害
[08:48.01]当毛泽东看到林罗留三日九时的电报后
[08:51.17]顿时转怒为惜
[08:53.16]他们不但主动收回了打长春的意见
[08:55.86]还向锦州方向增强的兵力部署
[08:58.94]毛泽东的烦恼
[09:00.12]焦虑都烟消云散
[09:02.18]毛泽东于四日六时致电绫罗刘
[09:04.88]你们决心攻检甚好
[09:06.62]申位
[09:07.62]你们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
[09:12.34]葫芦岛方面之敌
[09:13.90]以一二 三 七 八
[09:15.88]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
[09:17.94]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
[09:20.52]这是完全正确的
[09:22.14]嗯
[09:22.50]你们这样做
[09:23.40]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
[09:25.92]锦西方面
[09:26.84]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
[09:29.72]没有重点的错误
[09:30.88]回头打长春
[09:31.88]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
[09:33.92]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
[09:36.56]故事实上未发生影响
[09:38.84]在此之前
[09:39.80]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
[09:42.08]现在都没有了
[09:43.74]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变的部署
[09:46.54]大胆放手和坚持的实施
[09:48.66]争取首先攻克锦州
[09:50.54]然后再攻锦西
[09:53.00]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也使东北野战军领导成员迅速统一了思想
[09:58.36]打消了顾虑
[09:59.40]对迅速打下锦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0:03.12]虽然这场风波只是辽沈战役前一个有惊无险的插曲
[10:07.46]林罗留部等中央回话就主动纠正了自己的想法
[10:11.52]而且在重大战役决策过程中
[10:13.80]中央与战区指挥员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争议完全正常
[10:18.96]但罗荣桓想到毛泽东为此生那么大的气
[10:22.38]心里总是感到不安
[10:24.45]辽沈战役结束后
[10:26.01]他在沈阳起草给毛主席东北局的九
[10:29.05]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中
[10:31.93]就这个问题做了自我批评后
[10:34.17]由蒋介石飞评飞沈亲自指挥
[10:36.93]从华北抽调独九十五师
[10:38.87]六十二军全部
[10:40.07]九十二军之二十一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
[10:43.87]加上湖锦园有这四个师
[10:45.75]共九个师
[10:46.85]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
[10:49.71]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知决心一度发生顾虑
[10:53.43]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
[10:56.21]仍坚持原来知决心不变
[10:59.05]后来毛泽东了解了这些情况
[11:01.47]对罗荣桓在确定辽沈战略方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11:07.65]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罗荣桓病逝后
[11:10.51]毛泽东写了调罗荣桓同志诗一首
[11:13.49]记得当年草上飞
[11:15.13]红军队立美相违
[11:17.33]长征不是难堪
[11:18.41]日战警方为大问题
[11:21.41]这首诗当时没有公开发表
[11:23.67]由于很少有人知道辽沈战役前的这段细节
[11:27.27]也就布了解毛泽东诗中的含义
[11:30.05]一九三五年九月
[11:31.57]张国焘要求越过草地的右路军南下
[11:35.05]在一四方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
[11:38.27]毛泽东决定率中央和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先行北上
[11:43.27]十日夜里
[11:44.33]在没有通知四方面军右路军的情况下
[11:47.29]中央和红三军团悄悄离开小村巴西
[11:50.73]向俄界进军
[11:51.79]与林彪的红一军团会合
[11:54.33]罗荣桓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
[11:57.59]带领四十师团担任后卫
[11:59.63]保护中央的安全
[12:01.57]虽然毛泽东曾说过
[12:03.05]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12:05.34]但那毕竟是党内的路线斗争
[12:07.66]所以不是难堪日
[12:09.50]而辽沈战役则是国共双方两种命运的大决战的第一战
[12:14.22]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2:17.70]当我们读了以上的情节
[12:19.40]就不难理解毛泽东的诗文了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5.27]欢迎收听解放战争系列之决战东北
[00:08.43]解放战争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八作者
[00:12.59]刘同
[00:13.59]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00:15.69]光速配音制作
[00:23.36]第四十二章战警方为大
[00:25.40]问题
[00:27.45]二
[00:27.77]估计攻锦州时
[00:29.25]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
[00:31.33]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
[00:34.87]在战斗未解决前
[00:36.41]敌必在锦西
[00:37.41]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
[00:39.95]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
[00:42.41]六个师的兵力
[00:43.61]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
[00:46.67]我组员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
[00:49.09]则该敌由于守敌汇合的可能
[00:51.87]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
[00:54.50]六十里
[00:55.27]无懈可图
[00:57.27]三
[00:57.67]锦州如能迅速攻下
[00:59.37]则仍以攻锦州为好
[01:01.09]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
[01:04.17]四
[01:04.53]长春之敌经我数月来围困
[01:06.89]我已收容敌头兵一万八千人左右
[01:09.51]外围战斗歼敌五千余
[01:11.89]估计长春守敌线约八万人
[01:14.39]士气必胜低
[01:15.89]我军经数月整蛊
[01:17.51]数量
[01:17.95]质量均大大加强
[01:19.61]故目前如攻长春
[01:21.47]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
[01:25.05]但需多延迟半月到二十天时间
[01:28.48]五
[01:28.86]以上两个行动方案
[01:30.28]我们正在考虑中
[01:31.94]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01:34.56]林罗留
[01:36.92]林彪口述电报后
[01:38.48]参谋将电报稿交给罗荣桓
[01:40.90]刘亚楼越过就作为特级电报发出了
[01:44.32]但是林彪并未在原地等待中央指示
[01:47.32]深夜
[01:47.96]东总列车继续向锦州方向开去
[01:51.64]在列车上
[01:52.68]罗荣桓再三考虑
[01:54.26]觉得发这封电报是不合适的
[01:56.89]作为政委
[01:57.85]他在大政方针上一贯尊重林彪
[02:00.53]作战的具体问题他基本不干预
[02:03.01]而且千方百计的配合工作
[02:05.74]但这一次是关系到解放前东北的大决战
[02:08.74]工紧计划已经中央军委批准
[02:11.30]南线攻势已经全面展开
[02:13.58]部队士气正旺
[02:14.88]临时改变计划
[02:16.26]不仅违背军委意图
[02:17.98]大部队往回返也可能影响士气
[02:20.60]造成混乱
[02:22.20]事关全局
[02:23.20]他不能再保持沉默
[02:24.78]便拉上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
[02:28.28]林彪也没有睡觉
[02:29.68]打锦州还是打长春
[02:31.42]在他的脑子里激烈斗争
[02:33.78]作为大军统帅
[02:35.08]他当然知道打长春绝非上策
[02:37.74]但是万一锦州打不下来
[02:39.76]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
[02:42.20]战争历来没有绝对的胜算把握
[02:44.50]关键在于有胜利希望时
[02:46.72]你有没有胆量和魄力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02:50.36]不惜一切代价的消灭对手
[02:53.54]林 罗
[02:54.26]刘研究了情况
[02:55.58]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劝说下
[02:58.12]林彪也觉得那份电报不合适
[03:00.30]想要追回
[03:01.72]但电报已经发出
[03:03.18]罗荣桓建议
[03:04.14]不要等军委回电
[03:05.50]我们重新起草一个电报
[03:07.34]说明仍然要打锦州
[03:09.69]林彪同意
[03:10.65]于是三人坐在一起
[03:12.39]共同拟定了电报
[03:13.65]告
[03:14.97]十月三日清晨
[03:16.41]东总列车到达彰武夷北三十里的冯家窝堡停车后
[03:21.31]机要人员于九时发出了林罗留的第二封电报
[03:26.11]军委一
[03:28.17]我们拟人攻锦州
[03:29.57]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
[03:31.55]然后发起总攻
[03:33.01]仍有歼灭警敌的可能
[03:34.83]至少能歼灭敌之一步或大步
[03:37.51]目前如回头攻长春
[03:39.23]则太费时间
[03:40.45]且不攻长春
[03:41.63]该敌翼臂自动突围
[03:43.33]我能收复长春
[03:44.63]并能歼敌一部
[03:46.96]二
[03:47.28]我们已采取如下的部署
[03:49.06]以四纵和十一纵及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对付解析葫芦岛方面第八个师
[03:54.60]以一二 三 七 八
[03:56.60]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
[03:58.60]以五 六 十
[03:59.98]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
[04:03.32]以大
[04:03.74]小新劳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04:08.17]三
[04:08.55]估计九十五师
[04:09.81]急歇五军
[04:10.63]海运甚快
[04:11.55]我军不一定能在该敌到达锦西前即开始攻锦州
[04:15.77]沈阳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会出援
[04:19.51]长春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敢突围
[04:23.41]因此
[04:24.03]我军无过忙之必要
[04:26.22]我们一方面尽可能调动部队
[04:28.48]以便能尽早开始总攻
[04:30.22]但同时
[04:31.10]这一战斗的胜利则大大的有赖于我攻城部队到达后
[04:35.14]进行充分的侦查部署与政治动员
[04:38.14]然后以强大的行动力求迅速解决战斗
[04:42.03]此次战斗的目的
[04:43.37]你主要放在歼灭敌人上
[04:45.17]锦州有可能在夺取之后
[04:47.27]像开封一样两面援
[04:49.01]敌有可能重战锦州
[04:51.35]因此
[04:51.97]我打援力量仅能持滞敌人
[04:54.07]而无歼灭敌人的可能
[04:56.05]敌宁可放弃沈阳
[04:57.57]而必须保持和恢复锦州
[05:00.81]四
[05:01.19]以上意见判均为考虑与指示林罗留
[05:06.47]林彪十月二日的电报第二天上午才一出送到毛泽东那里
[05:11.43]毛泽东一看林彪想回头打长春
[05:14.17]非常生气
[05:15.75]商量了几个月才说好先打锦州
[05:18.21]到了关键时刻又改变了
[05:20.73]毛泽东这天连续起草了两封电报
[05:23.37]于十七时和十九时发给林罗留
[05:27.35]三日十七时的电报说一
[05:30.43]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
[05:32.97]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
[05:36.63]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
[05:38.89]对此计划不应再改
[05:40.93]在易县 兴城
[05:42.25]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
[05:44.71]葫芦岛
[05:45.43]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
[05:48.65]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
[05:51.45]你们可与攻锦州之同时
[05:53.25]部署必要兵力与梁锦交通线上
[05:55.97]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
[05:59.13]然后打下锦州
[06:01.05]在五个月前吉四五月间
[06:03.33]长春之敌本来好打
[06:05.11]你们不敢打
[06:06.29]在两个月前及七月间
[06:08.39]长春之敌同样好打
[06:10.31]你们又不敢打
[06:11.95]现在攻锦部署夜已完毕
[06:13.93]据悉滦县之第八
[06:15.39]第九两军役已调走
[06:17.20]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
[06:19.43]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
[06:21.93]一向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
[06:24.27]二
[06:24.47]不敢打锦州
[06:25.55]又想回去打长春
[06:26.99]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06:29.37]二
[06:29.77]你们指挥所现在和何处
[06:31.48]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
[06:33.82]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
[06:36.40]早日部署攻警
[06:37.78]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
[06:39.92]你们尚未到达
[06:41.18]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警
[06:44.44]以其迅速攻克锦州
[06:46.66]迁延过久
[06:47.68]你们犹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06:50.83]三
[06:51.07]日十九时的电报说
[06:53.56]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
[06:55.24]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
[06:57.68]我们坚持的认为
[06:58.86]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
[07:01.40]丢了锦州不打
[07:02.84]去打长春
[07:04.34]除了前殿所述之理由外
[07:06.26]假定你们改变了方针
[07:07.74]打下了长春
[07:08.96]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节
[07:11.64]那时 第一
[07:12.98]梁锦敌军不但绝不会减少
[07:15.18]还可能增加一步
[07:16.70]这样将增加你们打梁锦的困难
[07:19.52]第二
[07:20.20]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
[07:22.90]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利远解
[07:25.84]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
[07:28.00]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
[07:31.74]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
[07:34.88]如你们先打下长春
[07:36.68]下一步打梁锦时
[07:38.20]不但梁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现
[07:41.53]而且沈敌可以清朝远景
[07:43.61]对于你们攻检及打援的危险将较现实为大
[07:47.53]因此
[07:48.03]我们不赞成你们在改计划
[07:49.97]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
[07:51.79]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07:54.17]并集中必要力量愚攻锦州
[07:56.17]同时歼灭有锦溪来源之敌四至五个师
[07:59.61]只要打下锦州
[08:00.97]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
[08:03.01]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
[08:06.53]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08:09.33]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
[08:11.31]并望见富不知哪个环节的原因
[08:14.93]林罗刘三日九时签发的电报
[08:17.49]中央军委的电台直到晚上二十时十五分才收到
[08:21.59]一好交到毛泽东手里已是半夜
[08:24.64]这个时间差害的毛泽东着急上火
[08:27.22]连发两封电报
[08:28.54]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08:30.74]但是在这两封电报中
[08:32.61]更清楚的体现了毛泽东为何从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
[08:38.08]不到契急的时候
[08:39.46]有些话不会说的这么明白
[08:42.05]事后的战争进程表明
[08:43.75]毛泽东是正确的
[08:45.11]是高明的
[08:46.15]抓住了要害
[08:48.01]当毛泽东看到林罗留三日九时的电报后
[08:51.17]顿时转怒为惜
[08:53.16]他们不但主动收回了打长春的意见
[08:55.86]还向锦州方向增强的兵力部署
[08:58.94]毛泽东的烦恼
[09:00.12]焦虑都烟消云散
[09:02.18]毛泽东于四日六时致电绫罗刘
[09:04.88]你们决心攻检甚好
[09:06.62]申位
[09:07.62]你们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
[09:12.34]葫芦岛方面之敌
[09:13.90]以一二 三 七 八
[09:15.88]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
[09:17.94]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
[09:20.52]这是完全正确的
[09:22.14]嗯
[09:22.50]你们这样做
[09:23.40]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
[09:25.92]锦西方面
[09:26.84]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
[09:29.72]没有重点的错误
[09:30.88]回头打长春
[09:31.88]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
[09:33.92]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
[09:36.56]故事实上未发生影响
[09:38.84]在此之前
[09:39.80]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
[09:42.08]现在都没有了
[09:43.74]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变的部署
[09:46.54]大胆放手和坚持的实施
[09:48.66]争取首先攻克锦州
[09:50.54]然后再攻锦西
[09:53.00]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也使东北野战军领导成员迅速统一了思想
[09:58.36]打消了顾虑
[09:59.40]对迅速打下锦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0:03.12]虽然这场风波只是辽沈战役前一个有惊无险的插曲
[10:07.46]林罗留部等中央回话就主动纠正了自己的想法
[10:11.52]而且在重大战役决策过程中
[10:13.80]中央与战区指挥员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争议完全正常
[10:18.96]但罗荣桓想到毛泽东为此生那么大的气
[10:22.38]心里总是感到不安
[10:24.45]辽沈战役结束后
[10:26.01]他在沈阳起草给毛主席东北局的九
[10:29.05]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中
[10:31.93]就这个问题做了自我批评后
[10:34.17]由蒋介石飞评飞沈亲自指挥
[10:36.93]从华北抽调独九十五师
[10:38.87]六十二军全部
[10:40.07]九十二军之二十一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
[10:43.87]加上湖锦园有这四个师
[10:45.75]共九个师
[10:46.85]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
[10:49.71]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知决心一度发生顾虑
[10:53.43]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
[10:56.21]仍坚持原来知决心不变
[10:59.05]后来毛泽东了解了这些情况
[11:01.47]对罗荣桓在确定辽沈战略方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11:07.65]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罗荣桓病逝后
[11:10.51]毛泽东写了调罗荣桓同志诗一首
[11:13.49]记得当年草上飞
[11:15.13]红军队立美相违
[11:17.33]长征不是难堪
[11:18.41]日战警方为大问题
[11:21.41]这首诗当时没有公开发表
[11:23.67]由于很少有人知道辽沈战役前的这段细节
[11:27.27]也就布了解毛泽东诗中的含义
[11:30.05]一九三五年九月
[11:31.57]张国焘要求越过草地的右路军南下
[11:35.05]在一四方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
[11:38.27]毛泽东决定率中央和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先行北上
[11:43.27]十日夜里
[11:44.33]在没有通知四方面军右路军的情况下
[11:47.29]中央和红三军团悄悄离开小村巴西
[11:50.73]向俄界进军
[11:51.79]与林彪的红一军团会合
[11:54.33]罗荣桓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
[11:57.59]带领四十师团担任后卫
[11:59.63]保护中央的安全
[12:01.57]虽然毛泽东曾说过
[12:03.05]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12:05.34]但那毕竟是党内的路线斗争
[12:07.66]所以不是难堪日
[12:09.50]而辽沈战役则是国共双方两种命运的大决战的第一战
[12:14.22]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2:17.70]当我们读了以上的情节
[12:19.40]就不难理解毛泽东的诗文了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欢迎收听解放战争系列之决战东北
解放战争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八作者
刘同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光速配音制作
第四十二章战警方为大
问题
二
估计攻锦州时
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
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解决战斗
在战斗未解决前
敌必在锦西
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
抽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
六个师的兵力
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
我组员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
则该敌由于守敌汇合的可能
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
六十里
无懈可图
三
锦州如能迅速攻下
则仍以攻锦州为好
省得部队往返拖延时间
四
长春之敌经我数月来围困
我已收容敌头兵一万八千人左右
外围战斗歼敌五千余
估计长春守敌线约八万人
士气必胜低
我军经数月整蛊
数量
质量均大大加强
故目前如攻长春
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
但需多延迟半月到二十天时间
五
以上两个行动方案
我们正在考虑中
并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
林罗留
林彪口述电报后
参谋将电报稿交给罗荣桓
刘亚楼越过就作为特级电报发出了
但是林彪并未在原地等待中央指示
深夜
东总列车继续向锦州方向开去
在列车上
罗荣桓再三考虑
觉得发这封电报是不合适的
作为政委
他在大政方针上一贯尊重林彪
作战的具体问题他基本不干预
而且千方百计的配合工作
但这一次是关系到解放前东北的大决战
工紧计划已经中央军委批准
南线攻势已经全面展开
部队士气正旺
临时改变计划
不仅违背军委意图
大部队往回返也可能影响士气
造成混乱
事关全局
他不能再保持沉默
便拉上刘亚楼一起去找林彪
林彪也没有睡觉
打锦州还是打长春
在他的脑子里激烈斗争
作为大军统帅
他当然知道打长春绝非上策
但是万一锦州打不下来
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
战争历来没有绝对的胜算把握
关键在于有胜利希望时
你有没有胆量和魄力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不惜一切代价的消灭对手
林 罗
刘研究了情况
在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劝说下
林彪也觉得那份电报不合适
想要追回
但电报已经发出
罗荣桓建议
不要等军委回电
我们重新起草一个电报
说明仍然要打锦州
林彪同意
于是三人坐在一起
共同拟定了电报
告
十月三日清晨
东总列车到达彰武夷北三十里的冯家窝堡停车后
机要人员于九时发出了林罗留的第二封电报
军委一
我们拟人攻锦州
只要我们经过充分准备
然后发起总攻
仍有歼灭警敌的可能
至少能歼灭敌之一步或大步
目前如回头攻长春
则太费时间
且不攻长春
该敌翼臂自动突围
我能收复长春
并能歼敌一部
二
我们已采取如下的部署
以四纵和十一纵及热河的两个独立师对付解析葫芦岛方面第八个师
以一二 三 七 八
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
以五 六 十
十二共四个纵队对付沈阳增援之敌
以大
小新劳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突围之敌
三
估计九十五师
急歇五军
海运甚快
我军不一定能在该敌到达锦西前即开始攻锦州
沈阳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会出援
长春之敌在我军未正式攻锦前不敢突围
因此
我军无过忙之必要
我们一方面尽可能调动部队
以便能尽早开始总攻
但同时
这一战斗的胜利则大大的有赖于我攻城部队到达后
进行充分的侦查部署与政治动员
然后以强大的行动力求迅速解决战斗
此次战斗的目的
你主要放在歼灭敌人上
锦州有可能在夺取之后
像开封一样两面援
敌有可能重战锦州
因此
我打援力量仅能持滞敌人
而无歼灭敌人的可能
敌宁可放弃沈阳
而必须保持和恢复锦州
四
以上意见判均为考虑与指示林罗留
林彪十月二日的电报第二天上午才一出送到毛泽东那里
毛泽东一看林彪想回头打长春
非常生气
商量了几个月才说好先打锦州
到了关键时刻又改变了
毛泽东这天连续起草了两封电报
于十七时和十九时发给林罗留
三日十七时的电报说一
你们应利用长春之敌尚未出动
沈阳之敌不敢单独援锦的目前紧要时机
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
对此计划不应再改
在易县 兴城
绥中之敌已被歼灭的情况下
葫芦岛
锦西地区虽然已增加新五军及九十五师
并准备以四个师打通两锦交通
你们可与攻锦州之同时
部署必要兵力与梁锦交通线上
首先歼灭由锦西增援锦州之四个师
然后打下锦州
在五个月前吉四五月间
长春之敌本来好打
你们不敢打
在两个月前及七月间
长春之敌同样好打
你们又不敢打
现在攻锦部署夜已完毕
据悉滦县之第八
第九两军役已调走
你们却又因新五军从山海关
九十五师从天津调至葫芦岛
一向并不很大的敌情变化
二
不敢打锦州
又想回去打长春
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二
你们指挥所现在和何处
你们指挥所本应在部队运动之先
即八月初旬即到锦州地区
早日部署攻警
现在部队到达为时甚久
你们尚未到达
望你们迅速移至锦州前线部署攻警
以其迅速攻克锦州
迁延过久
你们犹处于被动地位之危险
三
日十九时的电报说
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
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
我们坚持的认为
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
丢了锦州不打
去打长春
除了前殿所述之理由外
假定你们改变了方针
打下了长春
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节
那时 第一
梁锦敌军不但绝不会减少
还可能增加一步
这样将增加你们打梁锦的困难
第二
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
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利远解
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
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
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
如你们先打下长春
下一步打梁锦时
不但梁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现
而且沈敌可以清朝远景
对于你们攻检及打援的危险将较现实为大
因此
我们不赞成你们在改计划
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
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
并集中必要力量愚攻锦州
同时歼灭有锦溪来源之敌四至五个师
只要打下锦州
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
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
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
并望见富不知哪个环节的原因
林罗刘三日九时签发的电报
中央军委的电台直到晚上二十时十五分才收到
一好交到毛泽东手里已是半夜
这个时间差害的毛泽东着急上火
连发两封电报
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这两封电报中
更清楚的体现了毛泽东为何从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
不到契急的时候
有些话不会说的这么明白
事后的战争进程表明
毛泽东是正确的
是高明的
抓住了要害
当毛泽东看到林罗留三日九时的电报后
顿时转怒为惜
他们不但主动收回了打长春的意见
还向锦州方向增强的兵力部署
毛泽东的烦恼
焦虑都烟消云散
毛泽东于四日六时致电绫罗刘
你们决心攻检甚好
申位
你们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
葫芦岛方面之敌
以一二 三 七 八
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
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
这是完全正确的
嗯
你们这样做
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
锦西方面
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
没有重点的错误
回头打长春
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
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
故事实上未发生影响
在此之前
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
现在都没有了
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变的部署
大胆放手和坚持的实施
争取首先攻克锦州
然后再攻锦西
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也使东北野战军领导成员迅速统一了思想
打消了顾虑
对迅速打下锦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这场风波只是辽沈战役前一个有惊无险的插曲
林罗留部等中央回话就主动纠正了自己的想法
而且在重大战役决策过程中
中央与战区指挥员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争议完全正常
但罗荣桓想到毛泽东为此生那么大的气
心里总是感到不安
辽沈战役结束后
他在沈阳起草给毛主席东北局的九
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中
就这个问题做了自我批评后
由蒋介石飞评飞沈亲自指挥
从华北抽调独九十五师
六十二军全部
九十二军之二十一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
加上湖锦园有这四个师
共九个师
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
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知决心一度发生顾虑
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
仍坚持原来知决心不变
后来毛泽东了解了这些情况
对罗荣桓在确定辽沈战略方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罗荣桓病逝后
毛泽东写了调罗荣桓同志诗一首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立美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
日战警方为大问题
这首诗当时没有公开发表
由于很少有人知道辽沈战役前的这段细节
也就布了解毛泽东诗中的含义
一九三五年九月
张国焘要求越过草地的右路军南下
在一四方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
毛泽东决定率中央和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先行北上
十日夜里
在没有通知四方面军右路军的情况下
中央和红三军团悄悄离开小村巴西
向俄界进军
与林彪的红一军团会合
罗荣桓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
带领四十师团担任后卫
保护中央的安全
虽然毛泽东曾说过
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但那毕竟是党内的路线斗争
所以不是难堪日
而辽沈战役则是国共双方两种命运的大决战的第一战
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我们读了以上的情节
就不难理解毛泽东的诗文了